興國必先強師,,強師首重師德,!我校新教師開啟敬德書院研修之旅
發(fā)布日期:2019-10-27 信息來源:
為了提升新教師的國學素養(yǎng)和精神境界,10月27日,,我校近50名新教師在工會主席,、教師培訓部主任楊曉琴的帶領下,赴北京市海淀區(qū)敬德書院開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師德教育課程的學習與研修活動,。
當日8時30分許,,全體老師步入敬德書院明德講堂,進行簡短的禮敬先師儀式培訓,。在敬德書院老師高峰的引導下,,全體老師移步至圣堂,楊曉琴擔任領禮人,,祭拜道貫古今,、德配天地的“教育始祖”孔子。全體老師誠其意,,正其心,恭敬的向萬世師表——孔子像四行拱手禮,,以表內心的敬畏之情,。
在莊嚴的行禮儀式后,全體教師回到明德講堂聆聽北京工業(yè)大學中文系主任,、國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巖教授的講座——“傳統(tǒng)文化中的師道與師德”,。王教授從師德說起,強調德乃教師的靈魂,。講座圍繞傳統(tǒng)師德的“學以為己,,教以為己”“有教無類”“樂學和樂教”“身教原則”“因材施教”“尊嚴原則”“循序原則”“師生均衡”等八個準則,,對儒家學說中的教化之道、道家學說中的自然之道,、禪宗學說中的覺悟之道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師道與師德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讓老師們對經典中所傳遞師德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與理解。
在聽取了敬德書院宋老師對于書院歷史與課程的介紹后,,全體教師明確了書院的定位是:藏書,、講學、研修,、祭祀,、修身五大功能定位。中午休息時間,,大家參觀了書院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在這古色古香的書院建筑群內,教師們感悟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著儒家修身思想的洗禮和熏陶,。
隨后,通過分組,,教師們分別走進敬德書院的正心堂,、誠意堂、明辨廳等中華文化學習功能廳進行近距離體驗誦經讀經,、書法研習,、茶藝研習、古琴曲賞析等傳統(tǒng)技藝體驗活動,。在參與式體驗中,,教師們翰墨飄香、弦歌不輟,、茶藝悟道,、誦經金聲玉振,體驗和感悟融入日常生活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深刻理解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涵,。
通過本次敬德書院研修學習,全體新教師真正意識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師道與師德的重要性,,奠定文化底氣,、養(yǎng)育儒雅靜氣、傳播浩然之氣,、弘揚探索勇氣,,從根本上培養(yǎng)師德、安頓師心,有效提升了廣大中小學干部,、教師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底蘊,。書院研修學習的方式,是提升教師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提高德育成效,,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要要求,。
敬德書院研修之旅結束后,,老師們感慨萬千,涓涓文字記錄點滴感受和收獲:
@小學教師李亞雯:
文化道統(tǒng)中的師道與師德
10月27日,,新任教師來到敬德學院進行為期一天的傳統(tǒng)文化研修體驗學習,,提升我們新教師的國學素養(yǎng)和境界,很感謝學校能夠給予我們新教師這個提升自我的機會,,此次學習的內容頗為豐富,,讓我受益匪淺。
敬德書院作為干部和教師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訓基地,,致力于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研究,、推廣和傳播工作。雖然篳路藍縷,,卻始終生生不息,,為傳統(tǒng)文化落地生根進行大量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儒學思想課程的培訓是海淀教育的獨創(chuàng),,為提升海淀教師人文素養(yǎng)作出了突出貢獻,。
敬德書院的環(huán)境營造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深刻影響,書院門口的“進德為本,,誠敬致用”幾個大字,,敬畏之心油然而起,進到書院里面,,蒼松勁柏,,青瓦灰墻,古色生香,,一座傳統(tǒng)的四合院掩映其中,,古典厚重的氣息中不失靈動雅致,寧靜幽然的格局中又充滿無限生機,。教師們被書院的環(huán)境和氛圍感染,,內心立刻沉靜下來。
活動第一項是到至圣堂祭拜孔子,,敬德書院的高峰老師首先帶大家重溫了教育家孔子淵博精深的教育思想,為學員們講解了四拜禮的行禮規(guī)范,。隨后大家走進至圣堂,,在孔子像前,,隨著贊禮人高呼:“整束衣冠,恭敬內心,,誠敬篤志,!”學員們恭敬行禮,整個儀式莊嚴肅穆,,對先師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體悟肩負的立德樹人使命。在此次的學習中,,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了解到禮儀的在中國發(fā)展和人際交往的重要地位。
接著回到明德講堂中,,有幸聽到王德巖教師的講座,,從儒家的師道與師德出發(fā),引領我們反思“何為師,,何以為師德,。”
儒學是中國的經典文化,,他能從古至今都完整保存下來證明它可以隨時代的變遷適應改變,,即使是科技發(fā)展的今天也依然可以從中體會、感悟,。“禮”就是孔子提出的關鍵,,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經師易遇,,人師難遇”,,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yè)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yè),。我們要深入理解“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師是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的時代涵義,。
師德,,師之靈魂。學以為己,,教以為己,,有教無類,樂學樂教,,因材施教,,師之尊嚴,循序漸進,,師生均衡,,這八項原則須時刻銘記并施之于教學之中。
教育者應該有人梯精神,,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道德品質、人文素養(yǎng),,要把教育視為一項值得奉獻終身的崇高事業(yè),,而不只是養(yǎng)家糊口的職業(yè)。為人師要傳為人之道,,要授為學之方,,要解偏蔽之惑。作為老師就要有一種敬業(yè)的精神,,對自己的事業(yè)要有所敬重,,要有所敬畏,不斷地豐富,、提升自己的業(yè)務,。讓自己不僅是專業(yè)的知識者,還是公共性的社會良知者以及轉化性的實踐者,,這樣才是傳承師道,,才能獲得尊重,恢復師道尊嚴,。
今天,,時代應該呼喚師道有尊嚴,師道尊嚴體現(xiàn)著教師地位的崇高,、使命的光榮,、責任的重大,。教師不僅要關注課堂,更要關注社會,,尤其要把握社會進步的方向和變革的脈搏,,把孩子從個體人提升為社會人,從現(xiàn)代人擴充為歷史性的存在,,從物質性的人提升為精神性的存在。
教師的高度決定了教育和學生發(fā)展所能達到的高度,,而教師的高度恰恰源于對師道傳統(tǒng)的體認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傳承孔子教育思想,并不是教育和教育思想的機械照搬和簡單回歸,,而是與時俱進,,將孔子教育思想與當代教育實踐相結合,將西方先進教育思想與中國教育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從而推動中國教育真正走向現(xiàn)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最終實現(xiàn)我們夢寐以求的中國教育的涅槃,。
@小學教師付利杰:
為學先做人
為天地立心,為往圣繼絕學,,我們教師隊伍的職責便是如此,。
至圣先師,有教無類,。弟子三千,,不因弟子身份的貴賤而有所區(qū)別,也不因其財力的多寡而有所差異,,這便是孔子的師德,。《老子》中說:“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正是因為孔子的有教無類,,不在意自身的得失,,傾囊相授,才教育出了述圣,、宗圣等七十二位圣賢弟子,。因此,《朱子家訓》中也說到:“讀書志在圣賢,,非圖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苯處?,是靈魂的塑造師,是孩子們成長的工程師,,是除家長外,,孩子們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塑造過程中的另一大引導者,。對待學生一視同仁,,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孩子,從一個家長的角度去當老師,,用老師的身份去完成家長式的引導,,消弭孩子與老師之間的隔閡,將師生的相對關系轉化為師生的相輔關系,。讓老師既是孩子們學習進步的引路者,,又是孩子們傾訴心聲的好朋友。
然而,,雖說孔子有教無類,,但卻也是極其重視規(guī)則的??鬃釉疲?/span>“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在追隨師襄學琴時,,嚴格要求自己,,反復彈奏所學琴曲,以至于達到了通曉琴曲作者博大心胸的境界,,并通過對琴曲中志向,、心境等方面的感知,準確地說出了琴曲的作者是周文王,。這是孔子的執(zhí)著,,也是孔子的“道”。正是因為孔子的這種執(zhí)著,,才造就了“曾子避席”“子路正冠”,。童子無知,待而教之,。作為孩子們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引導者,,教師必須加強對自身的要求,,要比學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學習,去完成自我的提升,。只有我們做出一個學習的好榜樣,,孩子們才可能會愛上學習,愛上知識,,愛上不斷的追求與探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绻押⒆觽兪种械囊恢恍∷?jié)M,我們作為教師,,手中不僅要有一只更滿的大水杯,還要有一只非常精美的大水杯,?!邦^懸梁,錐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不覺苦痛,,不覺悲涼,即使“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也依舊可以“晏如也”,。培養(yǎng)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為孩子打開“樂學”的大門,,讓孩子們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美,看到知識的魅力,,進而主動地學習,、探索,發(fā)現(xiàn)人生的真諦,,開闊眼界,,開放心胸,塑造孩子們的三觀,,塑造孩子們的精致靈魂,。
隨著當代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文化軟實力也亟待提升,而我們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不僅要緊抓教學的方式方法,,更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教育水平與眼界心胸,,真正地向著“為天地立心,,為往圣繼絕學”努力!
@初中教師李淑敏:
尋找中國教育思想的根
北京西山腳下,,北外附校的新教師來到了一座有140余年歷史的中式古院落,,這座院落隱居山林,周圍沒有高樓鼎立,,也沒有汽車轟鳴,;有的只是安靜素然、儒雅恬靜,。這座院落被稱為敬德書院,,是國內首家以提升中小學教師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為主旨,集學術交流,、思想研討于一身的公辦書院,。它是由正心堂、誠意堂,、至圣堂,、藏書齋、格物齋,、慎思廳等相組成,,充滿著濃郁的儒家文化氣息,并提醒來往的人勿忘圣賢訓誡,。金秋十月,,北外附校的新教師來到了敬德書院開始了一天的心靈洗禮。
上午,,我們進行了莊重的禮拜圣賢孔子的儀式,,敬德書院的老師不光告訴我們?yōu)槭裁匆菘鬃樱€講解了如何拜的儀式,。從正衣冠,、老師拜孔子、新教師拜孔子,、禮成退場,,整個流程都格外地充滿著儀式感、滿足感,。“勤奮,,謙虛,,好學,樂觀,,實事求是”這是孔子的學習精神,。他以最博大的胸懷去接容包納世間萬物。他主張“仁”,,他的美德核心是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他提倡把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他認為一個完美的人應該在詩禮樂方面修身成性,。他的人生智慧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寶典,,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這些話語時,都可以從他的智慧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我們也許不會學到孔子的全部,,但我們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接下來,,王教授向我們深刻闡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師德,、師道。他提出了八個準則:學以為己,、教以為己;有教無類,;樂學與樂教,;身教原則;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原則和師生均衡原則,。教師是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教育者,自己必先接受教育,,自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方能以身立教,為人師表,。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主義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重任,對當今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有著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師德如何,,直接影響到青年一代的成長,關系到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關系到中華民族的興衰,,影響千秋萬代,。教師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學術品格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要求學生為祖國而學,,自己必須為祖國而教;教師要求學生要有事業(yè)心、熱愛自己的專業(yè),,自己必須熱愛教育事業(yè),、愛崗敬業(yè);教師要求學生關心他人,自己必須關心他人,,愛護學生,。
現(xiàn)代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是被動,、消極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動地學習,、觀察與思考,。基于以上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方面以言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學習目的,樹立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和嚴格的學習紀律,,更主要的是用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和校風校紀規(guī)范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只有當你不斷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時,,你才能教育好別人。而在敢于擔當培養(yǎng)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造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自己的為人處事,、治學態(tài)度、行為習慣甚至于服飾儀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處在嚴格的監(jiān)督之下,都會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下午,五十多名北外附校的新教師被分為了四組,同時在茶藝,、書法,、古琴、讀經四個小組進行了分組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此次的培訓我更想稱它為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靈魂的反思、一次境界的提升,。
@高中教師朱萍:
德者,,師之本也
仁,仁者仁心,,師者師心,;德,崇德,,尚德,,敬德,積德,。教師要養(yǎng)成師者人格,、君子人格,都與師德緊密聯(lián)系,。2019年10月27日,,在習習涼風的吹拂下,北外附校50多名新教師來到敬德書院,,感受儒家文化的熏陶,。
來到敬德書院,還未進門,,便能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厚重沉穩(wěn)的歷史氣質。古樸莊重又干凈的院墻,,一眼便讓人猜出這里是一個修身養(yǎng)性的圣地,。正門兩側所掛的“進德為本”、“誠敬致用”正也應和著這一點,。進入庭院,,繞過一堵青灰色的影壁,面前便是祭孔的地方“至圣堂”,,屋中孔子像之上懸掛著一塊匾額,,上書“萬世師表”。在書院高峰老師的執(zhí)禮下,,老師們來到“至圣堂”拜謁孔子,,莊重的儀式引發(fā)了我們心中的感觸。我們懷著對圣人的誠敬之情,跨過門檻,,進入至圣堂,。敬德書院的高峰老師作為領禮者,帶領我們進行這項莊重的儀式,。拜謁前有四項準備工作:整束衣冠,,整理好自己的儀容儀表;齊足執(zhí)中,,腳尖并齊做好拜謁手勢,;恭敬內心,滿懷一顆對圣人恭敬的心,,誠敬行禮,。隨著渾厚的一聲“拜”,老師們展開雙臂,,兩掌相疊,,拇指相扣于額前,行九十度鞠躬禮,,致敬萬世師表孔子,。雖然如今這樣的禮儀不再沿用,但歷史長河不息,,“禮”的思想與傳統(tǒng)沒有被塵封,,仍舊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老師們靜思自我立身行道,,體悟肩負的立德樹人使命,。
在古樸素雅的笠僧堂,我們有幸聆聽北方工業(yè)大學中文系主任,、副教授,,國家大學素質教育基地執(zhí)行主任,國家級精品課負責人王德巖教授的講座《傳統(tǒng)文化中的師道與師德》,。王教授用一個問題引起教師們的思考,。何為師德?教師是教育的根本,,師德是教師的靈魂,。王教授講了傳統(tǒng)師德的八大準則。教師的師德在哪里,?在眾人的學習中,。如果我們不能不斷的學習,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時代,,不能跟隨教育更新和學生變化的挑戰(zhàn),,在新的變化面前,如何引領學生面對未來的變動的世界,這是我們面臨的真正挑戰(zhàn),,對師德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未來的教師應該是智慧型教師,智慧型教師的成長之路應該是教師自主研修與自主發(fā)展,,要有生命自覺,。師者,國之重器,。教師是中流砥柱,,肩負著開啟民智、傳承文化的神圣使命,,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與希望,。“德行修養(yǎng)的提升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弊鳛橐幻⒄Z老師,我平日學習的多為英語領域的專業(yè)知識,,感覺傳承傳統(tǒng)文化更多是語文老師的職責所在,。在敬德書院,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觸動了我,,讓我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傳承傳統(tǒng)文化不分學科,不分角色,,匹夫有責,。午飯后,書院老師講解了書法的基本技法,,我們提筆臨摹,,體會書法的魅力。
相聚時匆,,離別時忙,,帶走的不僅是技能,更珍視學習的過程,。這次研習活動結束了,,我們也收獲很大,。這是一次感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凈化心靈、提升思想境界的獨特文化之旅,。
@小學教師曾雪瑤:
一,、 上午專家講座評價
北方工業(yè)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德巖的講座令人印象深刻,老師本人知識淵博,學貫古今,,對于今昔師德的對比講解透徹,。尤其讓我深刻領略到傳統(tǒng)師德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的現(xiàn)實意義。老師在講解過程中還穿插了許多小故事,,生動有趣,,講解深入淺出,,值得每一位老師學習。
二,、 上午專家講座學習收獲
王德巖教授的講座令人受益匪淺,尤其當他提到孔子說的,,我的成就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還提到,,傳統(tǒng)教育的主軸是自身的充實,,讓我頓悟,在應試教育壓力巨大的今天,,教師們銘記這句話,,銘記自身充實與樂足是相當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它時刻提醒我,,要熱愛自己的事業(yè),,熱愛學習,沉醉于自己的事業(yè),,終身學習,。
三、 下午技藝體驗活動學習感悟
下午的古琴體驗課令人放松,,優(yōu)美的古琴曲如潺潺流水,。聽完古琴曲之后,老師們分享了各自的感受,,大家對于美的認知都相當深刻,。接下來古琴老師又介紹了古琴的相關知識,教授了古琴的兩個基本指法,,讓我們領略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樂器的美妙和精深,,讓人信感民族自豪感。
@小學教師田靜:
一,、 上午專家講座評價
上午專家講座先從宏觀的“仁義” 之談深入到教師自身的“師德”層面,,先宏觀再微觀,層層深入,,把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貫穿其中,,讓我受益匪淺。同時,,具有極大的教育意義,。
二、 上午專家講座學習收獲
上午王德巖教授的講座以“仁”開篇,,將中華文化引入并貫穿全程,。似乎以前只活在書本里的“仁義”“禮”活了起來。無論對國家,、對先師,、對朋友,“禮”都應該切切實實地做到,,這不僅僅是禮儀,,更是中國人特有的精氣神兒,是一顆真摯的心,!
之后的講座以“師德”為主題,,從道德規(guī)范,思想情操和行為準則三方面進行演講,,將傳統(tǒng)文化和教師聯(lián)系起來進行闡述,。以傳統(tǒng)師德為引子,對作為新時代新教師的我們以啟迪,。得之于己,,方為師德。
三,、 下午技藝體驗活動學習感悟
下午參加了書法體驗活動,,雖然時間很短,但是我愛上了這種放松,,徜徉的感覺,。快節(jié)奏的生活和工作壓力,,經常會使人處于一種焦躁狀態(tài),,而焦躁的結果更是惡性循環(huán)。但是拿起筆,,一筆一畫的書寫,,勾勒的過程中,感覺身心像處于山水之間一樣,,文字的魅力,、中華文化的魅力就在此,使人寧靜,、放松,,感悟一場心得修行!
@初中教師宋阿云:
一,、上午專家講座評價
在上午的學習中,,老師從孔子的生平和一些令人啟發(fā)的言行教學中,讓我們了解和認識到“禮”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禮存乎于天地之間,,存乎于人心之中。愿在以后的教學中能知禮,,重禮,!對先賢孔子的拜禮讓我從行動中感受禮的教化,禮的洗禮,。我想今天對禮的學習會成為我汲取先賢學識和精神的開始,,希望以后會有更多的收獲。
二,、上午專家講座學習收獲
從講座中了解到八個師德準則:分別是學以為己,、教以為己;有教無類,;樂學與樂教,;身教原則;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原則和師生均衡原則,。這八個原則對我深有啟發(fā),真正的教書育人不僅是教育學生,,更是教師的自我教育,,要在工作生活中提升自己,對于學生和自己,,方法不是最終目的,,發(fā)現(xiàn)學習的快樂和意義才是學習和教育的不竭動力。
三,、下午技藝體驗活動學習感悟
原以為茶藝步驟繁瑣,,不易習得,通過楊老師的講授及演藝,,發(fā)現(xiàn)作為與民息息相關的茶藝,、茶道、茶飲,,更注重的是素,、是雅、是內心的平靜與滿足,。茶道中延時是一種目的,,從茶道中我們需要學習的是平和,、是有意識的提升自我修養(yǎng),正如歷史茶道的源遠流長一樣,,綿綿不絕,。
@初中教師許夢麗:
一、上午專家講座評價
在上午的專家講座中,,聽到王老師的師德課,,自己受益匪淺,收獲頗多,。王老師從古代師德講到現(xiàn)代師德,。從古人智慧聯(lián)系到我們現(xiàn)在的實際生活,讓我對師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因此,,上午專家的講座具有專業(yè)性,科學性,,具有深刻的意義,。
二、上午專家講座學習收獲
聽完上午的專家講座,,自己對教師這個職業(yè)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師者,人之模范也”作為一名教師,,更要從小是要求自己,,做好行為品質等各方面的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自己作為教師,要為人正直,,做好表率,。另外,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自己更加要及時反思,,多看師德方面的書籍,提高師德意識,,做一名真正合格,,品質優(yōu)良的人民教師。
三,、下午技藝體驗活動的學習感悟
下午,,我有幸參加了敬德書院的古琴學習研習課,在這個過程中對中國的古琴和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自己也了解到古琴的魅力所在,。同時還學了一些古琴的基本功,,讓我對我們祖國的古典樂器文化充滿了興趣,等到以后自己在生活學習中,,想要更多的了解我們中國的古典文化,,也要拿出時間去了解學習。感謝教委和學校能安排這么好的學習體驗機會,!
@高中教師趙璐:
10月27日,我們一行50多人到達敬德書院開始為期一天的研修活動,。上午先聽了專家講座,,下午進行各項體驗活動。上午邀請來的北京工業(yè)大學的王德巖教授,,為我們做了國學傳統(tǒng)與師德的專題講座,。王老師從道德規(guī)范、思想情操,、行為準則幾個方面講述了傳統(tǒng)師德的永恒價值,,為我們講述了什么是師,什么是師德,。王老師學養(yǎng)深厚,,情致深遠,還條分縷析講述了傳統(tǒng)師德的八個準則,,讓人思考良深,,收獲非常大。作為一個教師,,知道何為師,,何為師德,對于這份職業(yè),,便更生深沉敬意,。而王老師所講的八個準則,學以為己,,教以為己,;有教無類;樂學樂教,;身教,;因材施教;尊嚴原則,;循序原則,;師生均衡原則。這些原則都面向教育自身,,凸顯出觀照自我的價值取向,,不僅是為了教育的對象,,也為了教育者自身的成長,意義深刻,。還有王教授說教者貴親,,也啟迪我們,要深入走進學生內心,,了解他們,,親近他們,才能更好從事教育這份職業(yè),,也成就自身的成長,。
下午跟隨劉老師先聽了一首曲子。曲調平靜悠揚,,意境遼闊深遠,。后來得知這首古琴名字叫做平沙落雁,讓人內心感受特別沉靜,,似乎是對有人娓娓道來,,婉轉動人。在秋光瀲滟,,天高云淡的時間里,,有幸靜聽一首這樣的曲子,是一種享受,。后來在劉老師的指導下初試了古琴的演奏,,學了基本的兩種指法,激發(fā)了我對古琴的興趣,,以后我會多聽古琴曲,,讓自己能在平日生活偷出一些時間來,與自己對話,??傊@節(jié)課,是一個很豐富很好的體驗,。
@高中教師張晶:
一,、上午專家講座評價
王教授采用“古今對比”的方式,圍繞“師德”講了8條原則,。并結合現(xiàn)代實例進行分析,,讓我在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該如何做,更能夠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
二,、上午專家講座學習收獲
通過王教授的講座,收獲最大的就是關于“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應該避免只關注成績好或調皮的學生,。更應該關注那些努力但無果的學生,,應該幫助他們找尋原因,并制定解決辦法沒,,幫助學生獲得進步,。
三、下午技藝體驗活動的學習感悟
結合高老師的講解,,動手感受了一下“書法“這項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雖然,字體美觀未能得到提升,,但在“修身養(yǎng)性”,、“有始有終”方面感受頗深,使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進一步了解,,也產生了濃厚興趣,。希望可以做到老師說得,,將這份心性帶到日常工作中,。
@高中教師王俊霞:
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重視培養(yǎng)思想道德
10月27日上午,,我有幸聽了王教授的儒學講座,。教授對儒家學說在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學說要義以及在現(xiàn)代社會中繼續(xù)傳承的重要意義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述,,使我對儒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現(xiàn)將聽課感受反思如下:
1、“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國家發(fā)展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而教育擔負著為國家育人的重任。學生的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當我們培養(yǎng)出的學生一個個有著豐富的知識和超群的能力,但是缺乏為祖國效力的思想,,甚至一心想著出國享受,,那么我們培養(yǎng)出這樣的“人才”又有什么用呢?奧巴馬說過:“經濟長盛不衰,,教育舉足輕重”,。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走進校園發(fā)表講話,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提出要求,提出希望,,可見教育育人對于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深刻認識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于培養(yǎng)學生道德文化的重要性,,把育人當成工作的首要任務,,著眼未來,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培養(yǎng)出有著過硬思想素質的合格公民。
2,、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多讀書?!案褂性姇鴼庾匀A”,,讀書可以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積淀文學底蘊,,提高文學素質,,對于我們的業(yè)務水平有很大的幫助。據統(tǒng)計,,中國成人每年人均讀書4.9本,,教師所讀書目中還包括了教材和教師用書,這統(tǒng)計結果使人觸目驚心,,暴露出了國人不愛讀書的缺點,。因此,通多本次學習中,,我們要讓學生懂得一定要多讀系統(tǒng)性的文學著作,,網絡中碎片狀的“心靈雞湯”會像毒品一樣腐蝕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欲罷不能,,沉迷其中,。長此以往,似乎了解了許多知識,,但這些知識雜而亂,,使我們缺乏了對系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傳承。
3,、“仁義禮智信忠孝悌”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它強調了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些行為準則。尤其是“信”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們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覷,。由于缺乏了誠信,,使我們的社會變
得冷漠,,人與人之間少有關愛和信任。所以,,我們的社會在呼喚誠信,,“誠信”被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中。由此看出,,在現(xiàn)代社會中傳承和倡導中
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須的。
此次學習讓我的心靈受到了震動,,我要將本次所學在工作中,,不斷豐富自己,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滲透在教育教學中,,致力于培養(yǎng)符合國家道德要求標準的優(yōu)秀人才,。
(撰稿/編輯:黃露 攝影: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