Мы вместе 我們在一起 | 北外附校接待俄羅斯普里馬科夫?qū)W校師生來訪
發(fā)布日期:2024-10-12 信息來源: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暨中俄文化交流年。為進一步推動中俄兩國青少年間的教育文化交流,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10月10日,俄羅斯普里馬科夫?qū)W校副校長瑪麗亞·布薩羅娃帶領師生一行25人到訪北外附校。北外附校副校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執(zhí)行校長馬曉燕接待了俄羅斯師生代表團一行。
歡迎儀式上,馬曉燕對普里馬科夫?qū)W校師生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她概要介紹了附校的歷史發(fā)展和育人特色,回顧了兩校自去年建立姊妹校合作關系以來的數(shù)次活動。她表示盡管地理位置相隔萬里,但相似的建校背景和教育追求將兩校緊緊相連,共同促進中俄教育人文交流。
瑪麗亞·布薩羅娃對北外附校的精心組織、周到接待表示衷心感謝。她衷心希望兩校師生能密切交流,共話友誼,就如中俄兩國的傳統(tǒng)友誼一樣歷久彌堅,不斷煥發(fā)新的生機與活力。
隨后,舉行了演出活動和結對儀式。
北外附校俄語之星戲劇社傾情演繹了俄語經(jīng)典戲劇《變色龍》,小學合唱團則以一首悠揚動聽的《上春山》贏得了在場師生的陣陣掌聲。
結對儀式上,兩校學生互贈禮物。北外附校的學生們精心準備了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物,如茶葉、刺繡、手工發(fā)簪、荷花燈籠等。普里馬科夫?qū)W校的學生們則帶來了俄羅斯紀念文化衫。現(xiàn)場洋溢著喜悅的氣氛,歡慶“我們在一起”。
歡迎儀式后,雙方學生共同參與了一場別開生面的《Мы вместе ——我們在一起》中俄友誼知識競賽。競賽題目巧妙融合了中俄兩國的文化元素,結對伙伴必須全程溝通交流才能得出答案。比賽最后,中俄學生們同聲高歌俄羅斯著名歌曲《喀秋莎》,那動人的旋律在會場中回蕩,將現(xiàn)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在北外附校結對伙伴的陪伴下,俄羅斯師生走進課堂,親身體驗了語文課、數(shù)學課和俄語課。雙方師生積極互動,進行了友好的交流和探討。同時,為了讓俄羅斯師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北外附校精心組織了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體驗活動。在中國古典音樂體驗課上,俄羅斯師生聆聽了中國傳統(tǒng)樂曲的悠揚旋律,并親自上手體驗了古箏彈奏的無窮樂趣。在國畫扇面課上,他們巧妙地將西方審美觀念與中式筆墨技法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了一幅幅獨具匠心的藝術作品。在武術基礎課上,俄羅斯師生被武術老師的精湛技藝和生動講解所折服,紛紛表示要繼續(xù)學習中國武術,深入感受其中蘊含的深厚力量與獨特美學。
經(jīng)過一整天相處,中俄學生們依依不舍地告別,互留聯(lián)系方式,并相約未來再相見。
“經(jīng)過午飯和知識競賽的相處,我和我的小伙伴丹尼爾(Даниил)逐漸熟悉起來。我們聊了很多話題,其中很多都讓我感到深受啟發(fā)。從陌生人到好朋友,我深切感受到了俄羅斯學生的熱情和友善。這次相聚讓我認識到,世界之大不僅限于一個班級、一個學校,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外語跨越國界,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交流互動、共同學習。”活動結束后,初二(8)班梁梓軒興奮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初一(11)班的馬藝慈說:“這次相遇讓我明白,無論是來自哪個國家的小朋友,善良與童真都是相通的。我們不應該被國界所限制,而應增進交流、互相理解。這次經(jīng)歷也讓我對不同的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我會更加珍惜多元世界帶來的豐富體驗。”
來自俄羅斯普里馬科夫?qū)W校的阿麗薩(Щербакова Алиса)分享道:“這次來北外附校交流,我對中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在音樂課上,老師提到我們所演奏的樂器——古箏,擁有超過2500年的悠久歷史。一想到我正在彈奏一個有2500年淵源的樂器,我就感到熱血沸騰,無比激動。我的中國小伙伴的俄語名字也叫阿麗薩,這讓我覺得是一種命中注定的緣分。我真心希望將來能再次見到她,并且希望她將來有機會來我的學校參觀學習。”
俄羅斯普里馬科夫?qū)W校以俄羅斯前總理普里馬科夫(Е.М. Примаков)的名字命名,是俄羅斯第一所沉浸式雙語學校。該校有一支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包括16名科學副博士、58名最高級別教師、9名俄羅斯聯(lián)邦普通教育榮譽工作者。來自俄羅斯聯(lián)邦的48個地區(qū)的288名學齡前學生、1125名中小學生在此學習。2024年,俄羅斯普里馬科夫?qū)W校第四次榮獲莫斯科地區(qū)教育絕對領先者稱號,是俄羅斯最佳奧林匹克學校,其Spear學校指數(shù)國際排名前10名。該校于2023年8月開啟與北外附校教育交流與合作。
下一條: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