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家校共育】提升家庭支持感知度,促進學生學業(yè)發(fā)展——我校家長課堂舉辦線上講座
發(fā)布日期:2021-10-27 信息來源:
隨著“雙減”政策深入推進,,家長與孩子課余時間相處時間增多,。為增進家校互通,,探尋更為有效的教育方式,,10月21日晚,我校家長課堂邀請中國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家校協(xié)同研究中心秘書長袁慶祝教授,,舉辦了一場“‘雙減’政策下,如何提升家庭支持感知度,,促進孩子學業(yè)發(fā)展”的線上講座,。講座由德育處心理老師李丹主持。
袁教授的講座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家庭支持感知度是學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支撐,,走出親子互動怪圈以及提升孩子家庭支持感知度的主要方法,。
袁教授首先向家長們介紹了自己主創(chuàng)的中小學生“學習素養(yǎng)理論模型”,在構架之初就鎖定“雙塔”模型,,學生和家長相互配合才能達成完整的教育,。在學生“學習素養(yǎng)金字塔”模型中,包含學習基本力,、外部支持因素,、學習動力、其他養(yǎng)成因素等四大板塊,。各板塊中又分別包含學習觀察力,、記憶力、家庭支持感知度,、學習目標,、學習意志力等多種能力。孩子學業(yè)發(fā)展中的常見問題,,往往與家長在孩子學習素養(yǎng)構建過程中發(fā)生的問題緊密相關,。
袁教授通過學習素養(yǎng)模型分析幫助家長清晰地認識到,除了輔導孩子課業(yè)知識,,增強孩子的學習效能感和外部支持感知因素(如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師生關系等),對提升孩子的學習素養(yǎng)更為重要,。
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推進,,家庭親子相伴時間越來越多,如何提高親子陪伴質量,,更加高效地給予孩子支持呢,?袁教授提醒家長們盡量避免指責、討好,、超理智,、打岔等不良的溝通方式;當孩子學習成績下滑時更要提醒自己避免“吼叫斥責”,、“嚴防死守”,、“放任不管”等不當方式。家長應該以開放接納的態(tài)度親近孩子,,鼓勵孩子,有效滿足孩子的自主權,、合理期待以及自理自立等心理發(fā)展需求,。
通過袁老師專業(yè)細致的分析,很多家長回望孩子各階段學習問題的“癥結”時豁然開朗,。比如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家長們不必非要步步緊逼,給孩子一點自主空間,,給他們創(chuàng)造提升學習自我效能感的機會,,鼓勵他們明確目標保持對學習的興趣;比如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袁教授強調學習能力各因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既要鍛煉孩子們的學習觀察力、用科學的方法提升學習記憶力,,同時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學習注意力以及閱讀能力,。
本次講座有效地促進了家長們樹立科學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探索,、傳播了家校合作的新方式,,為家長提供了可借鑒的生動樣本、可復制的鮮活經驗,。有效提升了家長與孩子們的溝通方法,,及時調整了家庭教育方向。
講座結束后,,家長們踴躍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收獲和感謝,。不少家長在朋友圈中曬出講座內容和自己的收獲,,期待日后學校有更多家庭教育方面的課程。通過講座學習家長們明確了家庭支持感知度對孩子學業(yè)成長的良好促進,,增進家長和學校的聯系紐帶,,家校攜手共同為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保駕護航,!
(德育處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