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研究】展示體育課堂風采,,增強學生健康體魄——記體育組骨干課展示活動
發(fā)布日期:2022-03-25 信息來源:
為提高體育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強化“無體育不教育”的理念,,倡導快樂體育教學,,3月14日至3月25日,,我校舉行了為期兩周的體育課骨干教師公開課展示活動,。
孫亞楠老師執(zhí)教五年級《民族體育運動——竹竿舞》
孫老師在竹竿舞課堂上通過導入,、設疑、探究等豐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依次完成小組練習,、合組練習,、全班同舞的學習內容。課堂設計遵循序漸進的學習規(guī)律,,舞蹈教學設計依照簡到難,、由分解到組合、由慢到快的教學原則,,在舞蹈學習中,,同學們之間也合作互助,,最后順利完成《阿佤人民唱新歌》的全部舞蹈動作學習。在歡快的民族歌曲聲中,,學生們配合默契,,一起有節(jié)奏地運動竹竿,,腳步靈巧地翩翩起舞,,充分體會到了我國少數民族的體育文化內涵。
李駿老師執(zhí)教五年級《發(fā)展快速跑能力與游戲》
本節(jié)課學生利用手中的跳繩完成熱身活動,,通過學生調整跳繩擺放的間距來練習跑步的頻率以及步幅,,通過后蹬跑的練習提高學生腳踝力量以及后蹬力量,最后調整跳繩之間距離來發(fā)展學生的上肢力量,,本次課跳繩貫穿了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真正做到了一物多用,挖深了普通教具的使用價值,。同時李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多項闖關游戲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參與鍛煉熱情,,激發(fā)了學生們的挑戰(zhàn)欲望。
黃釗老師執(zhí)教二年級《迎面接力》
黃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各種不同的游戲,,通過簡單實用的器材和場地變化,,在游戲過程中層層遞進展開教學。雖然是同學們常見的接力活動,,但合理利用場地,,增加接力形式變化,讓學生一直保持著較高的興奮狀態(tài),。 黃老師在教學中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同學們始終帶著疑問去學習,更能活躍思維的積極性,。認知心理學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的知識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與學習環(huán)境交互作用來實現的,。本課通過對比體驗,,讓學生自主發(fā)現和了解了跑直線和立棒交接的意義。
譚明瓊老師執(zhí)教六年級《“8”字跳長繩》
本節(jié)課準備部分設計了融合專項練習的熱身跑和有氧健身操,,配上節(jié)奏感較強的音樂,,使學生激活身體關節(jié),充分熱身,,預防運動傷害,,結束部分的拉伸操配以輕音樂,放松肌肉,。課堂主體教學采用80次/分,、100次/分,、120次/分的跳繩節(jié)奏,老師在大繩中間系上紅色標志帶,,在地上標出同學進出8字繩的位置,,以兩個簡單明確的方法突破本課教學的重難點。課堂采用分組教學模式,,用進階練習的方式體現運動強度的逐漸增強和密度逐漸加大,,主教材練習后用“打冰壺”游戲來結束基礎部分?!按虮鶋亍笔菍W生特別喜歡的一個創(chuàng)新游戲,,同學們在觀看冬奧會比賽中對冰壺運動都略知一二,“打冰壺”游戲激發(fā)了大家的學習熱情,,同時這項練習專注于上肢運動,,平衡了跳繩課上的全身運動量。
陳旭老師執(zhí)教一年級《彝家娃娃真幸?!?/span>
本課設計基于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入手,始終圍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展開,。從一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的運動能力和音樂水平出發(fā),演唱好歌曲,、舞動身體作為課堂教學起始目標,。教師先逐層分解彝族舞蹈的特色動作,理解舞蹈中彝族轉腕,、甩手等的動作魅力,,學習歌曲分層次的聆聽與演唱,并利用簡單的低,、中,、高手勢位置輔助歌唱教學。教師設計了簡單有趣的音樂活動,,加入民族特色樂器和舞蹈,,最后以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表演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了解了“彝族”的音樂文化背景和特有的舞蹈形式,。
體育骨干教師公開課展示活動,,進一步提高了體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及課堂駕馭能力。此次活動中小學體育教師全員參與,,現場觀摩評課,,從理論學習到實踐落實,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技能提升和體育教學知識更新,,助推我校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發(fā)展,。
(體育教研組 李駿)